淮南市三舉措做好低收入人口兜底保障
今年以來,淮南民政系統上下發力,迅速出臺低收入人口認定標準及救助措施,深入開展低收入人口摸底排查工作,高位推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建設,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促進共同富裕。
出臺認定辦法。市民政局聯合市教體局等15家單位印發《淮南市低收入人口認定及救助暫行辦法》,明確了低收人人口范圍,主要包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及防止返貧監測對象”“支出型困難家庭”四類對象。確認了各部門職責,民政部門負責低收入人口認定的審核確認工作,各社會救助職能部門負責低收入人口救助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工作。規定了認定機制,低收入人口認定分為依申請認定和直接認定兩種方式。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的認定施行依申請認定,低保邊緣家庭、支出型困難家庭的認定實行依申請認定和直接認定相結合的認定方式,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的認定實行直接認定。同時《辦法》也對低收人人口所享受的各項救助政策進行了明確。
開展走訪摸排。在全市范圍內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標準1.5倍和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開展走訪摸排,將摸排到的1039條低收入人口信息錄入系統,加強動態監測。同時通過摸排,將849名符合低保、特困條件的人員及時納入保障范圍,對漸退期滿及時予以退出,對出現臨時性困難人員給予臨時救助,對存在醫療、教育、住房、就業、飲水等困難的群眾,及時轉介到相關部門。
搭建信息平臺。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民政局黨組始終堅持將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建設和低收入人口摸排救助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協調財政安排資金220萬元用于平臺建設。平臺建成后將實現對各類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數據的整合集成、集中管理和在線服務應用,為各社會救助職能部門開展精準救助提供支撐,最大限度防止返貧致貧的發生。目前建設方案經專家評審,正在走招投標程序,年底前可建成投入使用。
